“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三十五(陈星):星星知我心、成长伴你行

发布者:陈慧发布时间:2021-03-07浏览次数:346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21-03-07 08:59 | 已被查看了 78 次      责任编辑:蔡霞

编者按:杨柳轻吐绿芽眉,桃花含羞醉春风。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迎来了第111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都活跃着女教职工的身影,到处都挥洒着女教职工的汗水。她们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岗位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半边天作用。女教职工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充分展示出女性的智慧力量和风采魅力。我们摘录部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事迹,以飨读者。 

陈星是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2020级研究生的辅导员,研究生第二支部书记。1985年出生的她,已拿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中级职业咨询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的证书。2011年,她走上了辅导员工作岗位,先后担任2009级、2010级、2011级、2012级、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2020级共9个年级7个专业的研究生辅导员,培养研究生近2000人。

陈星把“点起心中的灯、架起生涯的桥、照亮前进的路”作为工作理念,立足本职岗位,创新工作形式,探寻工作成效,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坚守和追求。她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工作中引导青年学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秉承爱与责任,真心付出,用行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用心服务,心心相惜,做学生成长的知心人

从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就担任研究生辅导员,陈星深知研究生的特点:人长大了,有问题往往放在心里不愿意吐露;我校的研究生大多来自内地农村,专业基础薄弱,就业期望高,心理压力大。于是,每个工作日的中午,陈星都会主动约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像知心姐姐一样平等交流,用真心换得学生的信任,做到了交流无盲区,关注学生思想、生活、学习、感情、交际等各个方面,谈话无死角。这样,陈星做到每学期都与每一位同学至少面对面交流一次,同时,她运用心理咨询的技术,提高谈话效果,让学生在轻松和欢乐的气氛中道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工作近10年,这样的谈话超过万次。

研究生学习形式多样,除了在校生,还有联培生和外派生,“这部分同学不在校学习,但也是海大的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陈星说。于是与这部分同学的谈心谈话,就变成了煲电话粥,中午的办公室里,常看到她举着电话,带着笑容。正因为有辅导员的关心,对于联培生来说,海大就是他们的家。

学生到了研三、进入毕业班,陈星通过与同学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需求与困惑。并将学生分为直接就业、创业、继续深造、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基层项目就业,学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等多种维度的不同类别,定向推送就业信息,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帮助多名就业困难的学生修改求职简历和自荐信,并辅导网申和面试技巧,带学生参加各大招聘会,向用人单位竭力推荐,帮助每一位学生成功就业。她带了9届毕业班,指导学生求职超过万次,定向推荐学生就业超过千次。

在疫情防控期间,陈星投入到研究生毕业生的情绪安抚和就业指导工作中。工科研究生毕业和就业同步进行,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压力非常大,在班级群里大范围安抚、一对一的个别安抚和心理疏导确保学生能顺利度过艰难时期。6月底和8月底,学院研究生的就业率和签约率在学校名列前茅,且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也保持稳定。

创新思路,树立品牌,做生涯教育的探索者

全心服务,创立“星星知我心”研究生生涯发展工作室。陈星依据研究生的就业特点和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开展研究生生涯教育,创立“星星知我心”研究生生涯发展工作室。工作室以职业辅导和生涯教育课程安排为主要工作内容。围绕职业咨询开展全方位生涯指导,她每天与一名毕业班同学谈话,把叙事生涯理论运用到就业指导中,帮助研究生规划合适的就业去向。她策划研究生生涯教育系列课程,把“学涯与职业生涯规划”主题引入研究生教育环节,学院成立由教授、校外生涯导师、职业生涯发展讲师共同组成的生涯讲师团,通过对课程精心设计,并联系校外校友资源,弥补当前高校研究生生涯教育的缺失。开设促进研究生就业质量提升系列活动,其中“新时代、新发展、新生涯”校友论坛,每年邀请6-7名知名校友,返校就“大学及人生规划”“企业用人标准”“行业发展趋势”“创新创业经验”等话题与在校生交流、讲座;通过活动把专家“请进来”,实战指导学生就业,推动全员育人。

陈星每年组织各类招聘会百余场,通过主动联系研究生导师和校友获取就业资源,主动奔赴各大企业,扩宽就业渠道。她负责的食品学院2018、2019、2020连续三届研究生签约率超过90%,名列学校前茅,且超出上海市就业指标,有效推进研究生就业。

深入企业,建立职业生涯校外实践基地。“我们要主动走出校门开拓资源”,这是陈星经常说的一句话。她所在的食品学院主打学科是食品科学,于是与食品企业联络就成了她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光明乳业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乳品企业,也是招聘会上同学们向往的单位。陈星同志主动联系到光明乳业研究院,上门对接校企合作,去的次数多了,企业也看出了学校的诚意,于是同意作为学校的职业生涯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全方位合作,并在2018年挂牌、签订合作协议。这两年,实践基地共接受了4批198名研究生的参观实践,2批10名本科生的毕业实习(7周),2名青年教师的挂职锻炼,并在2018年在海大召开光明乳业专场招聘会。对接企业的过程中,陈星同志也积极把全员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传递给企业的负责人,通过把学生“带出去”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推动学生的行业就业,也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

结合新媒体,丰富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途径。陈星工作善于思考,乐于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多元化开辟育人渠道。创新工作理念,丰富工作手段,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她在易班广泛使用的同时,于2015年8月创立了“海大食研工作室”微信公众平台,积极探索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让易班和微信公众号协同配合,扬长避短,有效推进研究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丰富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的途径。

“海大食研工作室”微信公众平台,以“服务为基础,以育人为目的”,功能定位“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班级事务管理;打造7*24小时在线辅导员”。目前关注用户数2000余人,图文信息1200余条,截止目前,2019年全年公众号平台阅读量近10万人次,在学院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发挥很好的功能和作用,提高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结合专业,构建载体,做实践育人的践行者。为了增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提升社会适应和就业能力,陈星同志积极带领研究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育人成效。

为及时掌握食品安全信息,陈星同志以党支部为载体,以为民服务为目标,积极组建“舆情监测”党支部,全年365天开展食品安全舆情信息报送,对英国食品标准局、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新民晚报、新京报、文汇报等近100个主流媒体,就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医疗机械“四品一械” 进行监测,为上海市提供食品安全舆情信息,为监管机构制定政策提供参考。该项工作自2013年8月启动以来,至今已报送舆情信息简报1827期。该项目两次获得上海海洋大学文明创建特色项目。陈星同志所在研究生支部也被评为上海海洋大学党支部示范点。

在陈星同志的带领下,学院研究生把专业知识、课程学习、社会实践相结合,连续四年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对“网红食品”、“网络订餐”、“乳制品安全”“乳制品发展史”等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调研。发放调研问卷1000多份,撰写调研报告4篇,2016年和2019年暑期社实践项目两次获得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三等奖,被新民晚报等媒体报道。

研究思考,不断提升,做学生工作的坚守者

她聚焦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方向,相伴学生共同成长。先后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中级职业咨询师”、“全球职业规划师”、“就业胜任力教练”的培训及考核,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累积近400学时,惠及学生千余人。

她指导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大赛获上海海洋大学金奖、银奖近10次,并获市、校级优秀指导老师四次。指导学生组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收获国家级、上海市、校级奖项近20项。

她主持参与市、校级科研项目十多项,发表文章6篇。其中,“星星知我心”研究生生涯发展工作室获批市级工作室,通过谈心谈话和生涯辅导相结合、线上宣传线上指导相结合、个性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总结出适用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生生涯教育新模式。

在近十年的辅导员工作岗位上,陈星同志本着一颗初心,牢记一个目标。面对工作,她踏踏实实思考、探索、实践;面对学生,她用心用情感染、影响,引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她深知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肩上的责任。未来,她依旧会坚守初心,用心用爱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供稿:校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