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个课堂 开展全面育人(薛斌)

发布者:陈慧发布时间:2017-12-28浏览次数:185

“三尺讲台 感谢有你”系列报道之十六(薛斌):立足三个课堂 开展全面育人

发布日期:2017-12-27 责任编辑:蔡霞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125 设置

A+A-

夜晚模式

薛斌,男,理学博士,副教授,200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同年加入我校食品学院化学系基础化学教研室,主讲“基础化学”和“基础化学实验”等课程,获得过2016~2017学年上海海洋大学育才奖,2015年秋季学期至今连续5次上海海洋大学“好课堂”称号,2016年度食品学院“优秀课程导师”称号,2014年上海海洋大学“海燕计划”入选者,2012年食品学院“最High课堂”称号等荣誉。


薛斌(前排右一)与学生外出参观

“我具有多重身份,既是任课教师,又是课程导师(班主任),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科学工作者” ,在这样的开场白中,我们渐渐走入了薛斌的三个课堂。

第一课堂——宽严相济

“我的课堂是比较严格的。“薛斌很坦率地讲到。对于刚升入大学的少男少女们来说,青春活泼是他们的本性,但是在课堂上就应该遵守课堂的秩序。薛斌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不能迟到早退,上课不能戴帽子或口罩,更不能随意吃东西等等,认为这是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彼此尊重的基本体现,也是良好学风的外在表现。这种要求也许一开始并不被所有学生所接受,但是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认可并享受这种秩序井然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没有人再随意说话干扰教学,同学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效率大为提高,所谓风清气正,正是如此。

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薛斌还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宽松机会。立体化教学是薛斌正在探索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突破了“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围绕课程内容发表课堂演讲、撰写课程短文以及主动回答问题。以课堂演讲为例,学生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要讲的课件,并提前把课件交给老师过目,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之后再登上讲台与同学们分享。“这种模式很锻炼学生的能力。对大一的同学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课件,并敢于站在讲台上演讲,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是当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同学们会学到很多,迅速成长起来。“薛斌笑着说道。当今世界正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薛斌明白,学生会厌烦陈旧的课本知识,也渴望接触新颖的事物,所以把新鲜的知识和课内知识串联起来一并教给学生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更多新的知识,跟上现代科技的发展,薛斌时常关注化学领域的国际前沿,把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基本上每周都要跟踪最新的科研进展,查资料、看文献是常态。”薛斌说,“知识更新了以后,就可以用更加宽广的视野给学生讲,同学们会被新知识吸引和打动,他们的知识面随之也得到了拓宽。”

第二课堂——润物无声

中学阶段的学习经历使许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上了大学后更多的是迷茫或不安。对此薛斌一直都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和努力方向,并通过课堂教学以外的辅导、答疑、座谈等多种形式倾听同学的困惑,提供自己的建议。薛斌把这些活动称为“第二课堂”。这期间,薛斌给学生讲述自己求学的心路历程,为学生介绍学习方法,为学生转专业、联合培养、深造、就业提出建议,为学生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提供选题咨询、推荐导师,当学生申请保研、出国深造、联系校外导师时帮助学生修改申请材料、写推荐信。薛斌还组织本科生参观科研实验室,邀请本科生参加课题组的讨论会,安排本科生进行文献汇报,集体修改科创申报书。薛斌正在主持的“近化学类专业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团队”项目也成为了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平台。这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团队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全方位提升。除了开展老师主导的答疑、讨论等活动外,团队还积极开展同学之间的交流。薛斌认为相比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这种“朋辈教育”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而这个团队的成绩也很值得一提,团队中的十几位成员几乎都拿过人民奖学金,更有3位同学拿到了国家奖学金,不少团队成员都主持了科创项目。“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不能要求每位同学都达到统一的优秀标准,但是作为老师,应该通过一点一滴的工作,利用更多的形式,就像春雨润物一样,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帮助,使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薛斌这样认为。虽然这些工作花费了薛斌大量的精力,但是他没有丝毫的厌倦。“我更多的成就感来自和同学们的接触,当他们把自己取得的进步告诉我,向我分享他们的喜悦的时候,我感到了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价值,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第三课堂——助力攀登

“虽然身处网络时代,同学们的眼界仍然需要拓宽,眼界有多宽,舞台才会有多大。眼界的拓宽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上、学校里,积极地走出去开阔眼界才能增长才干、激发创新、攀登高峰,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这种机会”,薛斌说。从这种理念出发,薛斌把教育教学的范围扩展到了校外——“第三课堂”。薛斌曾经组织学生参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华东理工大学相关实验室,使同学们了解了兄弟院校的教学和科研状况,结识了不少校外的老师和同学,为开展校外学习实践创造了机会,并要求学生写参观心得,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薛斌还组织学生参观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领略现在工业科技文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努力学习的动力。暑期社会实践也是薛斌开展“第三课堂”教育教学的平台。每年暑假都会有团队在薛斌的指导下开展社会实践,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大学生二手书交易体系现状、上海地产瓜果销售模式、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各省市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情况、上海市居民对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的认知程度、上海市居民饮用净化水现状等等。为了完成“上海市阳台蔬菜市场现况及发展分析”的课题,薛斌还曾利用暑假时间带领学生走访上海市农科院,实地了解蔬菜种植情况。“我们国家的发展面貌日新月异,只有经常走出去了解广阔的外部世界,才能够把自己的所学和国家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薛斌强调到。

谈到对学生的期望,薛斌说,“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学习的黄金阶段,从国家到全社会再到学校都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条件。大家要珍惜自己的青春,也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机会,要不断地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能力。虽然我们永远无法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知识穷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停止学习,学习是一件永无止境的事情。”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我们想,薛斌围绕三个课堂开展的全面育人工作正是在践行这四个“引路人”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