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海洋委〔2020〕62号 - 上海海洋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规划 (2020-2022年)

发布者:陈慧发布时间:2020-11-29浏览次数:279

中 共 上 海 海 洋 大 学 委 员 会

沪海洋委〔202062




 



关于印发《上海海洋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规划

2020-2022年)》的通知

 

各学院(部)、各处室:

为进一步明确上海海洋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和任务举措,增强课程思政工作的方向性、系统性,创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发展体系,现制定《上海海洋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规划(2020-2022年)》。

《上海海洋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规划(2020-2022年)》经2020119日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常委会审定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海洋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规划(2020-2022年)

                      

中共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

                            20201124


附件

 

上海海洋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规划(2020-2022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明确上海海洋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和任务举措,增强课程思政工作的方向性、系统性,创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发展体系,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上海市教委《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举措,对标“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能力与质量的要求,围绕“水域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和地球环境与生态保护”主线,按照“学科-专业-学位点”三局同布原则,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现课内课外结合、网上网下结合、校内校外教育结合的“大思政”格局,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课程思政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设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合理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抓牢教师队伍“主力军”,充分发挥并激发教师做好课程思政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

以改革创新为举措,充分利用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与专业教育质量的双向提升,实现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双向提升

三、现有基础

(一)组织建设

针对课程思政的重点难点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为系统设计相关工作,成立了“上海海洋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上海海洋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海洋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办公室”和校、院两级“课程思政工作室”。

(二)制度保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及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将完善立德树人和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思想教育写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将“明晰育人权责,完善全校育人机制—加强课程导师制度建设,试点编写课程德育要点及德育案例”作为改革措施列入《上海海洋大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制定《上海海洋大学关于加强思想育人和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上海海洋大学课程思政校院两级工作室工作细则》《上海海洋大学课程思政协同工作机制实施细则》《上海海洋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管理办法》《上海海洋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等十余项制度,有力保障了课程思政工作的持续推进。

(三)工作成效

1.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 “整体试点校”。通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创设校院两级工作室,推进示范课建设,深入教改研究,完善易班载体,召开研讨会,组织微课比赛、选树示范教师等方式使课程思政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2.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进大纲。修订所有专业的培养方案,明确要求围绕“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进行教学大纲修订,注重价值引领和内涵输出。

3.初步形成特色标志性成果。水产与生命学院获批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学院,形成了农学水产类一流学科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导意见,编撰水产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集;海洋科学学院获批上海市三全育人示范学院,“中国系列”品牌课程“大国海洋”课程上线并受好评。

四、任务举措

(一)构建课程思政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与评聘制度

将课程思政作为校院党委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将课程思政要求和价值引领元素融入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资源配置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链条中;修订完善教材使用管理、课堂管理、教学督导等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制度,明确所有教学管理制度均需体现课程思政

在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一流课程等各类成果的评选过程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课程思政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机制。

(二)抓牢教师队伍“主力军”,着力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充分利用教师岗前培训机会,开设专题讲座,帮助教职工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引导教师牢记育人使命,建立育德意识。

各学院(部)领导班子牵头,确保专任教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含网络培训)。深入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与途径,多角度学习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育人全过程的路径。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课堂观摩、“传帮带”等活动,加强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团队成员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充分发挥校级FD中心和课程思政工作室的作用,每年开展2-3次课程思政专题培训,邀请全国范围内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开展线上线下授课、交流、进行经验分享。

组织校级教学创新大赛、教学设计大赛,将课程思政作为主要观测点,考查教师的课程思政融入意识及“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引导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育德能力。

(三)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持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将德育目标分解细化,充分体现在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目标中;根据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挖掘专业教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形成各专业的课程思政案例集。

引建结合,增加综合与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数量,新开15门左右的综合选修课程,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继续开设“中国系列”品牌课程,组织校、院领导参与讲授“中国系列”课程;以综合与通识教育选修课为试点,研究并实施课程准入和退出机制,不断提升课程质量。

加强劳动教育,明确每个专业的劳动教育依托课程,注重实践类课程教育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社会实践”等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加强课程思政教改研究与成果凝练

对标“双一流”及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实施学校课程思政质量提升工程,将育人成效作为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观测指标;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深入研究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新需求,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操作规范》,在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规范的基础上,三年时间完成所有专业课程思政案例集编撰工作。

各学院(部)结合学科专业自身特点,找准本学院(部)各类课程思政教学难点,明确工作重点,及时总结已有经验,做好成果凝练。

(五)融合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选树课程思政示范与典型

融合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建设工作,通过强化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重点课程建设,以重点突破带动相关学院的建设,从而提升学校课程思政整体水平;切实做好上海市领航学院、示范学院的建设工作,在校级层面选树2-3个课程思政领航学院,8-10个课程思政领航专业,在教材建设与选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创新、育人效果评估以及教学团队打造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在专业教育领域积累课程思政育人经验。培育海洋类、水产类相关课程和教学团队作为学校课程思政的特色与品牌,推动“中国系列”课程的制作、上线并发挥辐射作用,加速在国内其他高校间的传播和推广。

实施校、院领导联系课程思政重点课程制度。由校、院两级领导每人牵头联系1-2门课程思政重点建设课程,指导和支持教学团队进行探索性实践,引导优秀课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继续实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教师、优秀课程思政工作室评选工作

五、实施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上海海洋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功能,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牵头,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共同参与,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工作。

各学院(部)将课程思政作为领导班子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制定学院(部)课程思政工作方案,定期召开交流会,并向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汇报。

(二)组织保障

依托课程育人中心的组织架构,由教务处牵头,教师工作部、学生处(学工部)、研究生院(研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等部门共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教务处负责协调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络学校各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教师工作部负责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师培训。研究生院负责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和教材建设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校级课程思政工作室的建设,并切实落实思政教师联系学院制度。学工部、研工部等部门负责各自承担的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与创新工作。学校其他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三)制度保障

完善课程思政协同工作机制,加强课程思政领导小组、职能部门、学院之间的研讨交流,每年召开一次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落实二级党委责任,将各学院(部)课程思政改革推进情况纳入党政一把手的年终述职范围,将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纳入各学院(部)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

完善课程思政的质量保障机制,建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加强过程督导,完善课程思政工作的激励机制。

(四)经费保障

设置课程思政工作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领航学院、领航专业和校、院两级课程思政工作室的建设和激励费用。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办公室              2020112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