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式奎:相信科学,不断创新

发布者:陈慧发布时间:2017-06-01浏览次数:195

达式奎:相信科学,不断创新

                             发表时间:2013-09-29                             阅读次数:12次                         



     热爱科学,努力创新!

 达式奎(1924.3-    ),江苏南京人,回族,食品工程教授,1992年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84年被评为上海少数民族先进个人,1989年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2年享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上海市第九、十届人大代表。发表《食品工程测试》、《烘干房热量衡算》等著作或论文。“水分活度的动态测定法和测定仪”获国家发明专利。


坎坷求职路

   达式奎1924年出生于南京六合县一个普通教师家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年仅13岁的他逃到乡下,在美国传教士开的学堂坚持读完初中。在高一全年,学习了高中阶段所有数学课程,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数学系。

  当时中央大学大多用英文教材。他因此打下比较扎实的英文基础。但一年以后,他做出影响他一生的决定——转到化学工程系。当时我国工业科技落后,而要救国,学习工业知识更能直接运用于实践。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他克服困难专心读书,同时学习了德文和日文,为他以后拓展知识领域奠定良好基础。除了理论学习,他还坚持利用寒暑假去上海工厂实践。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他大学毕业了。凭着一腔报国热情,他苦苦寻求为国出力的机会,先后放弃了初中教书、机务长等不能一展所长的工作。然而,由于时局动荡,他转辗全国各地却未能有所建树。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的抱负终于有了得以施展的舞台。他认为一个国家必须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较高知识水平的人越多,国家也就越发达。因此,他选择到高校,一边培养人才一边搞科研逐步开始了他的教书育人生涯。

  从1950到1957年,达式奎先后在唐山交大、华东理工、上海交大等院校任教,教习物理化学。教学工作中需要接触到很多俄语著作,他就参加短期俄语培训班,或者平时手捧字典钻研俄语。工作中,他发现对很多前沿科技缺乏了解,于是就一边教学,一边去复旦大学听课。一面担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一面又是求知若渴的学生,汲取着最新学术发展信息。

进入水产大学

  在而立之年,达式奎已掌握了英、日、德、俄四门外语。1958年他来到上海水产学院。这里也是他真正实践自己报效祖国,振兴中国理想,大展宏图的开始。时年34岁的他说:“没有科学,国家不能兴旺。要有科学,就一定要有良好的大学教育。”在水大,他一呆就是半个世纪。

  大丰收是件好事。然而,当时在闽、江、浙一带,一旦渔民大丰收,大量的鱼就会在梅雨季节腐败。渔民缺乏有效的水产品贮藏方法,非常着急。上海水产学院奉命研究水产品的贮藏方法。达式奎查阅大量资料后,结合食品科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干燥。鱼在梅雨季节为什么腐败?是因为阴湿而闷热的天气,使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腐败。如果降低水产品中的水分,就可以延长保质期。达式奎考虑到梅雨季节的特点,提出建造烘房对富余水产品进行批量烘制的想法。想法似乎很简单,但要实施尤其是大批量实施就是另外一回事。在他的带领下,课题组人员一一解决了具体工艺流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烘房建成以后,效果不错。随即,烘房从福建向江、浙一带风靡,渔民从中获得了实惠。达式奎总结实践中的成果,结合专业理论,编写了《水产品烘干房》一书。该书获得1981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自此,他就一直致力于水产品加工和检测,并开始将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他带领学生用仪器测定,然后与学生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且还帮助工厂改进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期间,达式奎编著了68万字的《食品工程测试》(1987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达式奎被评为上海少数民族先进个人,以及农业部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先进个人;1989年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发明水分活度仪

   食品水分活度是判定食品腐败变质和保质期的重要参数。水分活度越低,保质期越长,食品越不容易变质;反之,食品储存期越短,越易腐败变质。美国规定库存食品水分活度超过0.85就不能上市销售,日本规定是0.90。传统的水分活度测定法需要将食品研磨成粉后进行,误差比较大。如何快速检测食品水分活度又不破坏食物,从而预知食品保质期?达式奎为此陷入思考。他要发明一种快速有效的食品水分活度测定方法和仪器。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式奎和他的研究生开始摸索新的食品水分活度测定方法。当时,我国食品科学技术条件还比较差,不管人力、物力、财力,都与科研要求有一定差距。达式奎带着研究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经过十年不懈努力,终于在1995年发明了水分活度的动态测定法和测定仪,并在   2001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达式奎的发明不必破坏食物,可在其表面任意位置测定,3分钟即可完成,且准确度比较高,被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食品变质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这个过程随着环境的差异也有着不同周期。很多食品的变质不是凭肉眼能够观察到的。以食用白糖为例,按照包装上的标注,白糖的保质期为18个月,但超过18个月的白糖虽然外观形态和本身甜度都没有什么改变,却滋生了大量微生物。有关人员做过实验,在接近保质期的500克白糖中,曾经检测出1.5万只螨虫。人们吃了被螨虫污染的白糖,螨虫便可进入人体消化道内寄生,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肠螨病”。如果婴幼儿或老年人的食物中直接加入这种被污染的白糖,可因呛咳等使螨虫进入肺部而引起哮喘或咳血,容易并发气管炎、肺炎。

   食品保质期是食品安全的标志,是人们健康饮食的保障。食品保质期将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以保质期为主要内容之一的食品标签明示制度也将会更加完善。达式奎发明的食品水分活度测定方法和仪器,3分钟就能检测出食品保质期长短。随着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未来食品安全将更有保障。

  1994年,达式奎退休,直到前几年还一直带研究生,发挥余热。如今已耄耋之年的他精神矍铄,还经常去他专用的实验室工作,心里仍惦记着将发明成果尽快给百姓带来实惠。达式奎对事业有无限热情,对学校、国家充满深情,对学问孜孜不倦。“相信科学,不断创新”是他一贯信奉的准则。他17岁就立志报效祖国,用赤诚之心激励着自己,用先进思想引导着自己,踏踏实实地在人生道路上迈出一个又一个脚印。

 (食品学院  王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