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肇荛:耕耘科教园地

发布者:陈慧发布时间:2017-06-01浏览次数:255

骆肇荛:耕耘科教园地

                             发表时间:2013-09-29                             阅读次数:24次                         



       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做事!



骆肇荛(1913.12-    ),亦作骆肇尧,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中共党员,水产品加工学教授,1991年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40  年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理科毕业、京都帝国大学农学部农林化学科肄业。曾任上海粮秣厂总工程师、华东水产管理局企业处副处长等职。1951年参与筹建上海水产学院,并历任副系主任、副院长等。曾兼任国家科委水产组专家、西太平洋渔业研究委员会中国专家,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水产学科副主编,《辞海》、《大辞海》编委和分科主编等。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受到江泽民同志亲切慰问并合影。


  骆肇荛热爱祖国,热爱水产事业。半个多世纪来,他以毕生精力、渊博知识和炽热情感,为上海水产大学和我国水产科教事业的发展任劳任怨、埋头苦干。

耕耘科教

  骆肇荛自1951年参与筹建上海水产学院时,似乎就注定要在水产科教园地耕耘不辍了。作为我国第一所本科高等水产学府的上海水产学院诞生后,骆肇荛相继担任化学教研室主任和副系主任。他在一缺教材、二缺师资设备的情况下,先后开设水产食品加工工艺学、水产品综合利用、水产通论和食品化学、生物化学、水产品分析检验等专业课和基础理论课程,编写教材,培养青年教师。特别是增设冷冻、罐头两个专业,扩宽了食品学科范畴,为建国初期水产品加工和我国食品工商业发展及时输送了人才。任国家科委水产组专家期间,骆肇荛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

  在上海水产学院回原址恢复办学期间,骆肇荛先后任教务处负责人和负责教学科研工作副院长,四年里完成了学科专业调整与扩建、师资队伍补充和职称评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充实了海洋资源捕捞、增养殖和加工贮藏等学科的教学科研设施。这为1983年后的研究生培养、1985  年学校升格为大学创造了条件。

  1980年骆肇荛担任FAO  和国家水产总局组织的日本水产教育考察组组长,赴日进行为期1个多月的考察,收集了大量资料,并就日本二战后到1980年代的水产科教事业发展状况撰写考察报告,为我国水产科教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他还趁此联系留学期间认识的日本同学,密切了学校与日本水产科教界的联系。

  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水产品加工学科发展需要,骆肇荛组织中青年教师建立了食品科学与工艺学研究室,采用国外最新实验研究方法,集中开展了以草、鲢、鳙、鲫等淡水养殖鱼类为主,其保鲜和产品加工的生化与工艺特性方面的基础研究。因此在1995至2004年间,促成学校与日本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的合作,开展了为期7年的淡水渔业资源利用加工研究,引进先进设备,培养、提高了中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骆肇荛为中国水产学会和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发起人。1959年他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组编的《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第一版淡水鱼类加工利用部分的编写及以后各版的修订工作。1981-1986年,他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水产学科副主编,在主编朱元鼎指导下,具体负责组稿、审稿与编撰工作。1985-1990年,担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产卷》编委常委及加工综合利用学科主编。历任《辞海》1989年、1999年版和2005年后《大辞海》编委和水产学科主编。

   在1988年离休后,他担任研究生导师继续工作到1993年。退休后,多次参加食品科学研讨会,发表《21  世纪有关水产食品的发展方向目标》、《Summary of the studies on some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ared Freshwater  Fish》等论文。骆肇荛还积极指导中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出国深造、参加会议和发表论文。

爱国敬业

  骆肇荛对祖国、对水产科教事业的热爱集中表现为他对事业的忘我投入。他教育学生“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爱一行”。为了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感情,他上课时必先细致介绍专业性质和教学目标。从50年代开始,他就坚持从白天一直工作到深夜。起初住单身宿舍,随后干脆把学校当成家。他热爱学校的一草一木,早晚打扫宿舍周围园地,并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离休后他以八九十岁高龄坚持打扫楼道卫生的事迹传为美谈,曾被评为上海科教党委年度十佳好事。

  对工作,骆肇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丝不苟,他要求教师和学生:实验数据一定要准确可靠,发表论文前要反复修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在每年大黄鱼和乌贼渔汛季节,到舟山沈家门渔区进行防止腌干鱼发红、乌贼雨天防腐和渔轮上鱼货金霉素保鲜研究。“文革”期间,骆肇荛坚持到福建平潭、龙海、东山、长乐和江苏吕泗等渔区做研究。

  他出行时总是提两个大旅行袋,一个装着必要的参考资料和实验测定仪器,一个装着换洗衣服,肩膀上一抗就出发了。到了渔区他与渔民同吃、同住、同工作,丝毫不以为苦。在1973年前后在厦门进行鱼蛋白发泡剂研究工作期间,没有实验条件,他就在宿舍用煤球炉和钢筋锅进行鱼肉蛋白质水解试验,在实验室用简单仪器自行组装水解浓缩和测定发泡性能的实验装置,并到上海进行生产试验,在到平潭设计建立了试产车间,成功地完成了产品开发工作。1977年他的鱼蛋白发泡剂开发研究成果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骆肇荛离休以后,仍一直关心学校发展,经常对学校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师资培养,以至教学改革、教书育人等提出书面或口头建议。他对近年学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感到无比兴奋。

关爱青年

  骆肇荛关心学校未来,关心青年教师发展,关心年轻学生健康成长。他语重心长地谈到为人处事的心得体会:

  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做事。以此立足社会,奉献人民。老老实实做人,就是对人对事讲诚信,不弄虚作假,实实在在,诚恳待人,团结互助,合作共事。认认真真做事,就是办事认真负责,不投机,不取巧,不敷衍塞责,不虎头蛇尾。世上的事,就怕认真二字。不管什么大事难事,只要认真去做,都可以金石为开,获得成功。

  不管做事也好,学习也好,多问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这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搞好学习,做好工作,处理好社会人际关系。比如当学习一门课程时,事先就该搞懂学的是什么课程,为什么要学这门课,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再比如对任何事物,不要主观片面或人云亦云地轻易下判断,而要搞清楚其积极性与消极性,怎样发挥其积极性避免消极性。

  要学习辩证法、唯物论和唯物史观。不仅要学,关键是要用。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是科学,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少走弯路,少出错,不迷航。经常应用它们思考、认识和处理现实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骆肇荛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诲,真挚诚恳,语重心长,表达了一位老学者对青年一代的关心热爱。

 (食品学院  冯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