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七道门”,强化富强责任 师生应共肩

发布者:陈慧发布时间:2017-09-15浏览次数:633

品读“七道门”,强化富强责任 师生应共肩

  

 信息来源:学生工作部 | 发布日期:2017-05-11 20:33 | 责任编辑:蔡霞         

    近代中国,国势衰微,战乱丛生,海洋权利也一度支离破碎。受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思想影响,清末状元张謇发出了“护渔权,张海权”的怒吼,后经教育家黄炎培和学校首任校长张镠竭力筹措,学校前身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于1912年正式创立。异样的时局为学校“勤朴忠实”的校训精神赋予了增强国家海防功能的内涵,正如张謇先生所言,渔权所至海权所在

   校园中轴道700米朝海路宛如一道百年历史文化长廊,昭示着大国海洋百年发展历史的苦难辉煌,主体是象征学校变迁史的“七道门”,校训照壁上铿锵有力、庄严质朴   “勤朴忠实”四个大字是故事的起点。每道门都代表着海大发展史上的一次更址或更名,而每一次更址、更名,又都与国情息息相关,因此,穿越“七道门”的过程就是阅览我国百年风雨路的过程。走进朝海路历史文化长廊,如同走进上海海洋大学发展和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历史长河,朝海路由7道门组成,每道门都代表了上海海洋大学的一个历史阶段,担当了上海海洋大学校史的默默述说者。正如校歌“东海之滨,吴淞江畔,浩渺烟波水共天……”所揭示的海大人上下求索的坚毅与决心,搏浪天涯的激情与豪迈,激发海大师生将自身发展与“经略海洋”相结合,为推动海洋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门”与“门”之间陈列的20余个历史人文景观雕塑,看似沉默的艺术展品,却以无声的语言诉说着学校百年风雨路中求索的故事,实现了校史与国情的相融相交。如“饮水思源”讲述了学校两位创办人张謇、黄炎培和首任校长张镠为学校发展所做出的不朽功绩,也反映了对于近代中国海洋权利难以保全的殚精竭虑;“元鼎骨”标志着著名鱼类学家朱元鼎首次将鲤科鱼类咽骨作为鱼类分类依据,也是对于朱元鼎“我们要做中国渔业科学的主人”决心的最好答复;“渔歌”反映了学校捕捞学科的发展进程,也象征着我校对于我国捕捞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六分仪”以航海的船舶定位,表现学校师生游弋大海大洋的勇气和魄力,也代表了一种海洋学子“投身远洋,搏浪天涯”的精神等。这些都是海大人根据学校办学方向,严谨笃学,脚踏实地地为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而凝心聚力的写照;是立足学校特色,刻苦钻研,开拓创新,为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的发展道路而努力的写照;是面对时代召唤,不屈不挠,俞艰弥进的为国家、民族富强的理想而奋进的写照。

   “朝海路”作为品读海大园文化讲解活动的主干道,是发掘学校历史,展示海大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为学校新进师生讲解“门”和“雕塑”的故事,让新进师生真正地成为海大“家里的人”。同时,也要将每一个“故事”背后所蕴含的“国之大事”予以剖析,帮助新进师生能够将学校的百年风雨路与海洋大国的苦难辉煌相结合,以引导海大师生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愤图强。




       (学生工作部 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