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宋益善):十三五期间深化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发布者:张水晶发布时间:2017-07-27浏览次数:182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为此,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学习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十三五规划和食品学院情况,就研究生教育做以下思考。

        一、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主要实行导师负责制。所以,导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而重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导师的素质和水平,对于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食品学院将会进一步注重对导师队伍的建设,从业务能力和自身修养都给予引导。如今年6月初举办了“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从学术造诣和人文关怀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终选出第一批好导师6人。活动的成功举办会为进一步深化导师教书育人理念,激励广大研究生导师以学术造诣和人格风范引领研究生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注重国际化建设,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显著特征,也是世界评价一所大学实力的重要指标。根据食品学院自身情况,十三五期间,国际化的建设主要集中在英文课程体系的建立,国际生的培养方案调整以及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讨论、游学、留学项目等。

        前期,食品学院向上海市教委申报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今后的工作中,将依托学校全英文课程和专业建设专项资金,梳理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促进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英文大纲的撰写,并以此修订国际生的培养方案。同时,鼓励学业优异的硕士和博士生赴国外高水平高校交流与合作培养,支持研究生导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大力提倡和鼓励研究生和导师参与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三、完善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学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开设研究生创新公共平台,给学生提供实验、实践基地;加强学科交流,给学生机会去接触到更多的其他专业知识,并整合导师资源,使学生可能接受到不同学科的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不仅要重视论文的数量,更要重视质量,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扶持。同时,强化问题导向的学术训练,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基础研究,依托产学研践习,提高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质量。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依据食品科学背景,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更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科学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进一步与光明等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强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

        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尽快寻找出合适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如课程设置,授课时间和学习方式等。

        四、注重双一流背景下加强卓越研究人才培养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而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食品学院研究生教育中,应抓住一流学科建设的条件,依托食品科学高原平台,瞄准国内、外标杆高校、在一流人才培养上多下功夫。

        五、抓好研究生学风

        从制度建设、师德培育、朋辈引领等入手点着力,加强研究生科学精神教育,强化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意识培育,在研究生层面营造良好的学习之风、科研之风。

        总之,在十三五期间,食品学院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注重研究生学风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食品学院学科建设,学校创新驱动发展,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撰稿:宋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