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化底蕴 弘扬海洋精髓

发布者:张水晶发布时间:2018-09-19浏览次数:360

2018914日周五下午三点,食品学院“品海大百年读食品风云”新生品读活动在激昂的校歌学唱中拉开序幕。上海市的优秀教师代表陈舜胜教授、食品学院党委书记陈慧、副书记孙红刚、分管院长宋益善、教学能手蓝蔚青、教师代表刘鹏、张水晶、刘平平老师作为老师讲解志愿者带领本科生、研究生讲解志愿者为410名本科生新生、245名硕士、博士新生以行走课堂的形式品读海大百年发展、食品学院风云历史的变革。

“品读海大”作为我校迎新生特色活动,自2014年开展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五届。老师、同学讲解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撰写、修订学院特色讲稿,经过师生讲解志愿者集体备课,为新学期品读海大园活动做好精心的准备。

  

“品读海大”以我校五次搬家十一次更名为主线,深度挖掘勤朴忠实百年校训的精神内涵和育人功能,以朝海路七百米的百年历史文化长廊作为核心路线,引导新生品读海大历史,传承海大精神。本次活动以学校百年发展为主线校训照壁、张闻天雕像、第一至第七道门、沿途雕塑为讲解点,结合罐头雕像融入食品学院的历史发展和学科特色,带领18级本科和研究生新生穿越历史长河,重温学校发展变革之路。

“海权石”上刻着张謇嫡孙张绪武先生题词“渔权即海权”。东侧刻有张謇一句原话“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也”。张謇是明确提出中国海权边界的第一人。这再次体现学校筹创之初,就确立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基调,这与我国大国海洋战略也是一脉相承,引导新生感受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精致的仪器六分仪,只有几十厘米见方,是对船舶进行海上定位的航海仪器,相当于现在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六分仪寓意大学生新生能尽快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航标。大家告别公众学习生涯,开始读大学,“读大学”重点是在“读”,大学知识给你一个平台,培养一种思维,接受一种训练,建立一个原点……每个新生都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站在什么方位、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讲解志愿者引导新生要规划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做好定位、明确方向。

“铁螃蟹”在图书馆前面的明湖旁,绿茵茵的草地上趴着三个用废弃的机械零件搭建的三只螃蟹!这组雕塑题名为《志在四方》!形象表达了海大人为河蟹产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河蟹学名中华绒毛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闸蟹。我校教授率先摸清河蟹产卵场及其生活史,我校校友率先攻克河蟹育苗难题,我们的蟹养殖技术不仅仅在新疆培育出了天山雪蟹更是率先向宝岛台湾成功输送科技成果,这也是大陆首次向台湾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输出,见我校还为两岸交流作出了贡献!

美味雕塑“罐头”,该主题充满童趣的构思,通过一个蜚声海内外的梅林罐头与两名生动活泼的孩子组成了这幅富有活力的雕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教育更是利国利民大事。食品专业(前身为制造科)作为与校园同年纪的老牌专业,也一直以创新进取的姿态同海洋大学共同成长,承载着海大的精神。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学校迅速发展的四十年,我校食品学科也在这四十年里为国家食品行业不断输送大量的人才。食品学院的学子也应该秉持学院的精神,严谨笃学,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积极面对时代的挑战,坚定梦想,为民族富强的理想而奋进前行。讲解志愿者从学院罐头专业发展变迁到食品学院各专业学科、校企国际合作介绍,为食品新生上了一堂生动课程。

七百米,七道门,是一种海大精神的延续。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悄然飞逝,转眼间,新生们从祖国的天南海北赶来,彼此之间难免陌生,或多或少会有些许不适应。但是,大学生活是一个全新的起点。食品学院师生讲解志愿者在每一道门前守候,为每一位食品学院新生学子娓娓讲述海大发展变迁。门与门之间的交接更是海大百年来精神的传承。海大校园中生动形象的雕塑也在细微处展现了百年海大的风貌。

  

DSC_1738

每一位新生仔细聆讲述,食品学院特邀了龙舟队食品学院优秀学子,龙舟队队长、队员参与本次品读活动,从我校龙舟队的历史,到龙舟队征战赛场,以及“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故事,献身诠释海大人爱拼才会赢的龙舟精神。新生们和食品学院学生志愿者一起学唱上海海洋大学校歌。动听的校歌声回荡在“勤朴忠实”校训墙的上空,海大独有的文化底蕴,在这七道门中缓缓流淌。

DSC_1943

为期一周的迎新活动在“品读海大“中落下帷幕,教师志愿者严谨、生动的讲解风格以及学生志愿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感染了新生。

DSC_2031

从入学、军训再到品读海大,新生们不仅认识了校园,同时也感受了校园文化的厚重和精髓。作为2018级海大的新学子,这一切都只是开始,大学四年即将向他们展开双臂。我们倡议新一届学子在经历军训、品读等迎新活动后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尽早明确未来的目标与方向,努力拼搏,永不言弃,为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更好明天而砥砺前行。

(撰稿:张亚琼  摄影: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