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空调工程中心以专业实验教学为中心的重点工作,通过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提高教学的专业性;同时,还注重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以实际应用为教学重点,提高实验教学的针对性。

  

中心建设的历程

  


概况

 

  

  

 

1-1实验教学中心发展历程、整体概况

1-1-1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展历程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随着农业、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冷藏库、冷藏车、冷藏船等制冷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制冷技术人才需求十分迫切。1958年我校受城市服务部(以后更名为商业部、内贸部)的委托,成立了五年制本科冷冻专业,当时在国内高等院校中仅有我校与西安交通大学设有制冷专业,而我校在当时是全国最早开始培养食品冷冻技术人才的高校,同步建立了冷冻专业的实验室。随着制冷相关专业的拓展,实验室后续拓展为制冷空调实验室,用于支撑学校于1993年在“冷冻冷藏技术”本科专业基础上,设立的“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三年制大专)1996年设立的“暖通空调”专业(四年制本科)。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冷冻与冷藏”、“热能工程”9个专业合并成“热能与动力工程”一个专业,将“暖通空调”本科专业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根据专业的更名与调整进行了制冷空调实验室的内涵丰富和提升。

        1997年以本实验室为依托,成立了农业部冷库及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这是农业部授权的、经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计量认证的,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法定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中心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渔业局和上海海洋大学领导,机构相对独立。中心充分发挥上海海洋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的优势,中心除了完成其本身的检测任务外还承担一定的本科教学任务,在1987年设计之时就考虑到为教学服务的因素,如在热交换器的选用上选择了各种不同的类型并用等。2017年不断积累和壮大的制冷空调实验室又获得了上海市科委的“冷链装备性能测试与节能评价公共服务平台”。

        1998年学校获制冷及低温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立制冷空调工程以科学研究为主的特色实验中心。2005年获动力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9月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名称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我校本于2013年开始使用“能源与动力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名称,并将两个专业合并大类——能源动力类招生。

  

1-1-2整体概况

    本实验室分为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特色实验室、省部级平台和产学研合作五大板块。中心自建立以来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中心的软硬件环境,加大中心的软硬件投入,提升中心的总体实力;并加强实验课程建设,完善实验课程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得中心直接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同时也能够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物流工程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包装工程、物流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

  

    (1)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实验人才工作思路的指导下,一方面引进具有能源类专业实验教学、科研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对青年教师与专职实验人员的培养力度,通过培训、进修、升学、晋职,为其创造良好条件,要求每位教师都承担专业主干实验课程的主讲任务,以适应研究型教学的改革;对在人才培养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如专业职务聘任、个人业务进修与年终考核评优等相应的政策待遇保障。形成了一支包括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曙光学者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的素质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历、学缘、专业方向分布合理。同时,在“十三五”期间,还将加大聘请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知名院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为中心客座教授与讲座教授的力度,帮助带学科、带队伍、带科研,促使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

  

    (2)加大中心的软硬件投入,提升中心的总体实力

    近年来,中心通过资金筹集与科研合作等形式,购置一批新型仪器设备与配套设施,建设和完善了一批实验室,为开展基础实验教学、研究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等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其中2009年以后添置的设备1664万元,数量491件,分别占比为59.4%与33.5%2009年后添置了5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6台,1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33台。中心共拥有仪器设备1465台(套),设备固定资产总值2000万元。目前,学校于2016年开始建设的实训中心中属于制冷空调实验中心的、设备投资近500万的制冷夹套库建设已进入验收调试阶段,将于今年9月投入本科教学实验、实训。

    通过一系列的建设,目前形成了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以及两个省部级平台和完善的产学研基地的分层次服务的实验中心。目前,中心可以满足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2个本科专业、1个学术型硕士点和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实验实训、创新训练等、实践环节的需求,也可以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物流工程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包装工程、物流工程等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服务。

  

    (3)加强实验课程建设,完善实验课程教学手段

    根据“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求,以知识点为线索,以能力培养为向度,精选教学内容,以“适用、够用、管用”为原则,构建综合性实验课程,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切实加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试题(卷)库建设、习题集编写、教材建设、教学素材库建设、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运用、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开设等,从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学生培养为中心,加强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改革,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的实验考核方法,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实验、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着力加强学生专业实践基地和平台建设,以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室)为基础,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重点,依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推行研究与创新性学习项目、继续开展本科生导师制、举办校内的各种制冷空调知识竞赛、全面开放实验室等活动,充分发挥基地、平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围绕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这一核心,努力搭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一方面积极开发校园文化活动,实现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另一方面做到竞赛活动常态化,如将专业技能与科技创新竞赛作为学生的实践学分加以认定。通过项目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得到补充与拓展,“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活动”三者真正融为一体,全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

  

1-2学校有关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规划和措施

  

1-2-1 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强化示范中心建设力度

    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别强调“建设一批高水平实验教学中心,加大实验教学及其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构建校内外联动、教学实训一体化的,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实验、实习、实训平台”与“继续完善各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学条件、实验条件和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完善和充实实验教学中心的仪器设备、功能配置和环境建设”,将示范中心建设继续列为重点之一。同时,学校在“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也将实验中心的建设纳入其中,校院党政工作要点对其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1-2-2 规范实验室管理体制,理顺实验中心管理模式

    中心整合全校资源,实现实验室管理体制的“五化”,即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内容整合化、实验室建设集约化、实验室管理规范化、实验技术人员配置专业化、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化。先后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协调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组织实施中心建设项目的审议、评估、遴选等。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职责宏观指导示范中心建设运行,定期组织人员对中心考察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每年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等相关问题。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由专职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及专兼职并举、实验与理论互通的指导教师组成。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实行主任负责制。每门课程设建设负责人1名,负责实验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改革、实验项目开发等;同时,还设主讲教师1~2名,主要讲授和指导学生实验实践教学。

  

1-2-3 建设经费上给予支持,人员配备上积极协助

    (1)经费方面

    在各类实验室专项经费的申请、拨款中,优先向中心倾斜。2008年后中心获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实验室专项建设资助,学校也将中心部分建设内容纳入市教委海洋085的建设项目中,2014年投资400多万元专项建设夹套式低温恒温制冷设备性能测试实验室项目。每年将运行经费转入中心统一管理,实行预算制度,实报实销。其中,用于中心运行的经费约40万元/年,年均实验耗材费为10万元,维护维修费用在20万左右,实验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项目费10万元。近三年,学校每年拨专款用于实验室队伍建设,重点扶持和提高实验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科研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

每年提供180万元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与设备购置,进一步充实了实验室的软硬件水平,提升总体服务能力与水平。

    (2)人员方面

    示范中心通过FD培训、网络课堂、实验带教与专业实习等教学组织形式,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岗位角色;实验教师纳入学校“海洋、海鸥、海燕人才”培养计划,可担任研究生导师,参加各类国内外访学、产学研践习等。职称评定中,实验室人员的晋升名额单列,实验教学成果奖可认定为晋升职称的工作成果;学校还专设“实验室管理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与“优秀实验项目奖”等。

  

1-3实验教学中心运行制度措施

    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要求为指导,按照我校确立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教学科研并重,国际化、开放型的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发展目标,学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强了实验教学管理,强化对实验教学各个环节,尤其是理科实验教学环节的研究和改革,加大了对实验教学所需各种条件的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制定了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规章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实验教学的措施和办法,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学校成立了以规划处、设备处、教务处、财务处参加的实验教学管理和实验室建设为主的专门机构,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与建设目标;实验室所在学院负责具体建设任务的落实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2)设立学校重点实验室及有关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

    (3)积极争取国家与省市相关部门支持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

    (4)加强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大力支持实验教学改革项目,设立了本科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与培养。

    (5)学校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在人才引进、岗位指标、职能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